當前位置:網站首頁技術百科 > 核電站應急通信|核事故應急救援通信筑起安全防線!

    核電站應急通信|核事故應急救援通信筑起安全防線!

    更新時間:2020-10-31 點擊量:5916

      我國關于核事故應急工作可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而真正走向系統化、規范化管理則是在1986年。1986年4月26日蘇聯發生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成為人類和平利用核能歷*大的一次災難。

      當年,我國黨中央、國**明確指出:應建立一套社會應急措施以應對可能發生的核事故。同年6月,國家組織力量在京研討核事故應急對策,標志著中國核事故應急工作全面啟動。

      福島核事故救援中暴露出的問題

      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海發生9級地震,并引發強烈海嘯。福島縣核電站的4個反應堆發生了,**導致嚴重的核泄漏事故。此事件是繼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后,第二個被評為第七級事件的核事故。這也是人類*一次在沿海地區發生核電廠意外的事件。

      在困難的情況下,即便日本擁有較為完善的應急準備和響應體系,但其復雜的應急組織結構仍舊造成了緊急決策的遲緩。尤其是這次核事故應急救援中,政府部門及其救援力量暴露出的響應遲緩、部署混亂、處置不當等諸多問題都給我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與教訓。

      核事故應急事關民生,責任重大。近年來,氣候化現象加劇,為應對能源緊張、環境保護和氣候問題,我國大力發展核電事業。核電管理可靠性和安全性不斷完善,但建立完善的核事故應急救援體系仍是當前的首要課題,核事故應急指揮調度通信系統至關重要。

      【項目背景】

      核電站應急通信系統是核電站應急體系中*的一部分,核應急通信是指揮、管理和協調場內應急響應以及保持運營單位應急組織與場外應急組織*系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

      目前,各核電站的生產指揮調度手段多依賴傳統的語音調度系統,并且多為單系統獨立運行,未能形成總調與二級調度、三級調度的互通和組網。隨著應急通信體系要求的不斷擴大,多部門聯動通信、智能化的勤務應用到統一指揮調度過程已經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通過組建多級的指揮調度網,可以實現全基站通信業務構建在統一的指揮調度平臺。

      【項目需求】

      1、滿足核電站多個基地之間的通信信號覆蓋。

      2、保障核電站內部日常通話,各個基地、各個組獨立聽話、互不干擾。

      3、保障核電站管理中心對基地內的工作人員日常的巡邏巡查事件、地理位置進行有效的監督及管理。      

      4、確保出現緊急特殊情況時應急指揮部和各應急響應組之間能進行統一調度及數據信息傳輸。

      5、保障核電站應急指揮部與場外有關應急組織(衛生、消防、交通等多個部門)之間的通信聯絡暢通。

      【方案設計】

      基于核電站對應急通信的建設需求,建議規劃建設一套完美運用現代數字通信技術,充分結合應急通信保障場景,貼近實戰要求,便于快速部署穩定可靠的任務型應急指揮調度通信系統。北峰BF-9000 BMC關鍵任務型系統主要應用于工作人員日常的指揮調度,保障日常工作運行、安全防范、應急指揮等重要工作,在實際應急救援中達到以下目標:

      全站覆蓋

      系統充分滿足核電站應急指揮的對各基地之間的覆蓋要求,以同頻同播技術對超短波無線通信網的局部補充和加強。應急通信時可靠前迅速填補通信盲區,從根本上解決了常規無線信事情覆蓋、聯網的問題,提高頻率利用率和有效覆蓋率。其技術實現*的全網通信、消除基站之間信號重疊區的同頻干擾、當基站故障弱化時可自動切換為中繼模式。

      豐富的語音業務

      系統除了基本的單呼、組呼、全呼等呼叫功能,還具備語音通話、錄音、強插、跨網、緊急報警等。

      智能的管理平臺

      管理平臺采用B/S網絡構架,橫向整合有線、無線、衛星、視頻等通信手段,縱向部署部、省、市三級平臺。集成PGIS、衛星定位、巡查管理、數據信息管理、緊急報警、勤務等信息系統,在滿足層級指揮的基礎上,實現跨地區、跨層級、跨警種的扁平化指揮,滿足日常通信事務和重大事故應急通信 “一體化、可視化、智能化”的指揮需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东县| 海盐县| 中宁县| 老河口市| 临海市| 公主岭市| 岐山县| 荥阳市| 潼关县| 灌阳县| 武义县| 阿尔山市| 班戈县| 呼伦贝尔市| 禄劝| 玉屏| 宜兰县| 车致| 双江| 尼玛县| 无棣县| 恩平市| 吉水县| 苏尼特右旗| 临漳县| 三原县| 大悟县| 邳州市| 托克逊县| 绥宁县| 车险| 靖安县| 荔波县| 象山县| 绥阳县| 衡水市| 安庆市| 四川省| 马公市| 时尚| 阿克苏市|